技术参数
中国轴承发展史
发布日期:2017-07-27浏览量:2383次
大家知道,轴承(这里主要指滚动轴承)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举足轻重不可缺少的基础零部件。虽然其兴起不过百余年历史,但因其关系国计民生,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轴承工业,赁借高超的现代科学技术,轴承生产品种已超过十余万种,质量优异,性能超群,为世界机械工业及其它产业的发展、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。
但是,各国轴承工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甚至十分悬殊。即使条件具备、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划,也因效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,不可能所有品种都大量生产而不顾及经济效益,一切都自给自足是十分原始的想法,现代的国家都使泱泱大国也难以做到万事不求人。人类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世界,思想交流,文化交流,物质交流乃是大势所趋的潮流。轴承的国际贸易正是乘这种历史潮流应运而生,不断发展的。
轴承的国际贸易是踏着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足迹前进的。它与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过程一样,也经历了若干既互相连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
第一阶段,即世界轴承工业的初创阶段,时间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。
当时,轴承发明虽然已有一段时间,而轴承的工业化生产则从无到有,刚刚起步,相当幼稚;主要特点是:① 生产规模极小,一个大厂也只有十几人到几百人,日产量不过几套到几百套,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;② 设备简陋、技术落后,多是凭经验生产;③ 材料以碳钢为主,精度不高,价格昂贵;④ 品种极少,用途十分有限。这是轴承国际贸易的龚断时间,当时轴承生产技术只掌握在英国、德国、瑞典、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,技术保密互不交流;尚无轴承生产设备,难以推广普及;轴承品种太少,用途狭窄,市场不大,价格昂贵,除装配主机外无人问津;产量甚少,还顾不上对外国销售,以至于日本也只是在1910年才第一次见到轴承样品。
第二阶段,好世界轴承工业的成长阶段,时间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。
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军事工业的发展,轴承军事工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,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,一战后的短暂稳定和二战中的军火急需,促使世界轴承工业迅速成长,主要特点:① 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产量迅速增加,主要轴承生产国家产量已超过3500万套;② 生产设备完善,技术手段先进,普通采用了机群式批量生产;③ 轴承材料发展到以铬钢等合金钢为主,产品精度大为提高;④ 轴承品种增加,广泛用于汽车、飞机、坦克装甲车、机床、仪器、仪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等众多领域。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轴承国孙贸易的垄断时期亦即孕育阶段,那么这第二阶段才是轴承国际贸易的成长阶段,其特点是:由于① 生产规模扩大,产量已远远超出本国需要;② 轴承品种增加,使范围扩大,从而形成国际轴承市场,国际轴承贸易登台亮相,进入了角色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人们对轴承的认识和重视升华到了空前的高度,仅从盟军对德国纳粹进行打击时的选点情况,便可见一斑。大规模集群轰炸,一举摧垮敌人士气和经济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术。在开到德国本土打击目标时,盟军认为,为了削弱敌人的战斗力,必须对德国的潜艇制造厂及基地、飞机制造厂、轴承厂、炼油厂、合成橡胶厂和车辆等进行重点轰炸。轴承厂定为重点轰炸目标德国轴承厂集中的施魏恩浮特小城,于是,1943年8月和10月两次遭到大规模轰炸。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王牌空八军。纳粹德国军需部长阿尔贝特·舒培承认,8月的轰炸使德国轴承产量下降了38%,而10月轰炸的结果则使轴承企业65%遭到破坏。
但是,各国轴承工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,甚至十分悬殊。即使条件具备、发展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划,也因效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,不可能所有品种都大量生产而不顾及经济效益,一切都自给自足是十分原始的想法,现代的国家都使泱泱大国也难以做到万事不求人。人类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世界,思想交流,文化交流,物质交流乃是大势所趋的潮流。轴承的国际贸易正是乘这种历史潮流应运而生,不断发展的。
轴承的国际贸易是踏着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足迹前进的。它与世界轴承工业的发展过程一样,也经历了若干既互相连而又各具特色的历史阶段
第一阶段,即世界轴承工业的初创阶段,时间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。
当时,轴承发明虽然已有一段时间,而轴承的工业化生产则从无到有,刚刚起步,相当幼稚;主要特点是:① 生产规模极小,一个大厂也只有十几人到几百人,日产量不过几套到几百套,属于手工作坊式生产;② 设备简陋、技术落后,多是凭经验生产;③ 材料以碳钢为主,精度不高,价格昂贵;④ 品种极少,用途十分有限。这是轴承国际贸易的龚断时间,当时轴承生产技术只掌握在英国、德国、瑞典、美国等少数企业手中,技术保密互不交流;尚无轴承生产设备,难以推广普及;轴承品种太少,用途狭窄,市场不大,价格昂贵,除装配主机外无人问津;产量甚少,还顾不上对外国销售,以至于日本也只是在1910年才第一次见到轴承样品。
第二阶段,好世界轴承工业的成长阶段,时间大约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。
两次世界大战刺激了军事工业的发展,轴承军事工业中的地位日益显著,加之科学技术飞速发展,一战后的短暂稳定和二战中的军火急需,促使世界轴承工业迅速成长,主要特点:① 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产量迅速增加,主要轴承生产国家产量已超过3500万套;② 生产设备完善,技术手段先进,普通采用了机群式批量生产;③ 轴承材料发展到以铬钢等合金钢为主,产品精度大为提高;④ 轴承品种增加,广泛用于汽车、飞机、坦克装甲车、机床、仪器、仪表、自行车、缝纫机等众多领域。如果说第一阶段是轴承国孙贸易的垄断时期亦即孕育阶段,那么这第二阶段才是轴承国际贸易的成长阶段,其特点是:由于① 生产规模扩大,产量已远远超出本国需要;② 轴承品种增加,使范围扩大,从而形成国际轴承市场,国际轴承贸易登台亮相,进入了角色。
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,人们对轴承的认识和重视升华到了空前的高度,仅从盟军对德国纳粹进行打击时的选点情况,便可见一斑。大规模集群轰炸,一举摧垮敌人士气和经济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典型战术。在开到德国本土打击目标时,盟军认为,为了削弱敌人的战斗力,必须对德国的潜艇制造厂及基地、飞机制造厂、轴承厂、炼油厂、合成橡胶厂和车辆等进行重点轰炸。轴承厂定为重点轰炸目标德国轴承厂集中的施魏恩浮特小城,于是,1943年8月和10月两次遭到大规模轰炸。执行轰炸任务的是美国王牌空八军。纳粹德国军需部长阿尔贝特·舒培承认,8月的轰炸使德国轴承产量下降了38%,而10月轰炸的结果则使轴承企业65%遭到破坏。
其他相关内容 Related Content